年底,火锅老板发来了一份“阵亡”名单……

最后更新于:2024-12-16 11:17:29

导读:

很多火锅老板都怀念10年前,开店就有生意,产品不多,卷的不严重,不用了解流量机制,也能让顾客路转粉。但草莽时代已经过去!

如今,“高墙”在屋内的火锅行业重新洗牌,老店保存活,新手在硬扛,甚至闭店。

理性呼唤下,行业需要哪些新跨越?还有哪些品类、机会可顺势而为,逆风翻盘。

01

严重供大于求

多少火锅店“能吃饱”?

最近,有火锅店老板给火锅餐见发来了一张当地县城火锅“阵亡”门店,在这份名单中,不乏有一些连锁大牌,也有20年老店。

年底,火锅老板发来了一份“阵亡”名单……

◎当地部分闭店名单

他称,名单只是部分倒闭门店,11月份仍有几家店正在待转让,其中就有一家投了200多万,开业不到1年时间的新店,老板焦急万分,在圈内询问有没有人接手。

被称作有闲、有钱的下沉市场,也并非好开店。

在该县城,某成都大牌加盟店,几百平的店面,仅房租就要48万/年,即便有人气也处于微利向前。而其它知名品牌,很多都在苟延残喘。就当地来说,生意较好的火锅店不超过10家。

而他的门店之所以能在当地存活,简单总结下来有3点,一是10年老店,顾客群体复购率达到80%以上;二是,菜品绝大多数采用全手工、原切;最后是,客单价不高,维持在70元上下,并且不做低价套餐。

价格可以立竿见影,但着实是把“双刃剑”,特别是面对满大街的火锅价格战,顾客显然已经对低价脱敏了。要么卷价格,要么倒闭,让一些门店不得已卷入同行间的零和博弈。

当下,老店、新店都要清楚一个事实:

·新开店,要测算好毛利、保本客流量,或是盈亏平衡点,一般情况下,毛利在55%上下。而保本客流可以做个假设:

假设一家火锅店每月的固定成本为10万元,毛利率为55%,人均消费为100元,那么保本营业额为10万元 / 55% = 18.18万元。如果人均消费为100元,那么保本客流量为18.18万元 / 100元 = 1818人次/月,即每天需要达到约60人次‌。

·老门店,要测算好复购率,复购率低要想办法提复购,要么就学会闭店及时止损。

此前,大家常说,“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。”,而在当下,火锅自身也正在解决阵痛。

02

求生存、保增长

火锅老板需要3种跨越

最近,成都一名火锅老板告诉火锅餐见,今年火锅开店风向大变,原本在兵家必争的春熙路、太古里商圈,火锅店数量明显在减少,高价拿铺、做形象店的做法也在减少。

11月,上海一名餐饮老板,对合生汇、五角场多个商圈连续走访,多个主流商场火锅餐饮都出现“吃不饱”的局面。

流量下滑,消费预期在变化,拓店步伐缓降······都构成了当下火锅发展的基本面,在此情形下,火锅老板还应该思考哪些真实存在,又需要击破的难题?

1、一味地重油重辣,是不是广大顾客真正想要的?

过去10年,火锅行业光速发展,特别是川渝火锅,几乎所向披靡,甚至大家都想通过重麻重辣来影响全世界。甚至,此前面对经济高速增长,火锅迎来资本介入,品类扩张,各地招商开放,快速开出百店千店比比皆是。

现如今,火锅餐饮市场增量转存量,很多门店的复购在下降,加之流量成本不断垒高。就有川渝火锅老板开始思考:一味重油重辣、重场景的火锅是大家真正需要的,还是“真需求”被原来的各种高速增长所掩盖?

想到这他不由得虎躯一震,“为什么山野火锅会火?粥底火锅也在增长?这些火锅多以食材为主,它反而更能吸引顾客,同样满足家庭聚会、朋友聚会、商务聚餐等场景。”

“火锅肯定有很大的需求,我们是不是可以去做一些变化,真正跳出追求重油重辣,来满足真正的顾客需求,这样有可能我们的体量反而还会再往上走!”他称,经过测试,不止在川渝,顾客点鸳鸯锅的比例也在上升。

吃一点辣,跟一辣到底,在需求侧不断撕扯!

事实上,不管是鸳鸯锅、奔驰锅,锅型的变化,还是卤味锅、草本锅、豆米锅等味型的加入。都在尝试从场景、复购、顾客结构等层面,重新解构火锅的真实需求。

甚至也有行业人说,东北的某品牌,正在用多种锅底颠覆川渝味型的原有认知。大家在尝试,行业在思考。显然,是消费增长放缓,到店乏力,导致的理性正在被呼唤。

2、破解营销、产品同质化,老板要具备新的需求“识别系统”。

一段时期内,打开大众点评不难发现,火锅产品几乎雷同,甚至就连营销方式也大相径庭。

显然,这也是由于过往的快速扩张后,一旦火锅门店供大于求,必然导致服务、产品、场景、营销的同质化。与此同时,市场需求又没有增长,这就导致很多门店用堆流量的方式,吸引顾客尝过鲜、打过卡后,复购拉不上来,门店营业额下滑。

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火锅店,还是供应链都在寻求产品差异化,挖掘品牌独特价值的根源。

年底,火锅老板发来了一份“阵亡”名单……

◎产品的差异化呈现

除了差异化外,火锅老板们应该追求餐饮的本质与需求判断。

对此,吼堂联合创始人李小孬认为,当下大家都在讲回归产品、回归服务、回归运营,因为你这些东西是最基本的,但是前提还有一个要回归到你的这部分客人,要满足他的需求。人均50元与人均150元,顾客对于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。

“顾客不再来的原因不是因为你服务不好,而是因为顾客觉得他花了人均150元,觉得你的‘服务’(所有产品体验)不值得。”李小孬称,顾客是用支付能力在判断他的需求,如何识别、判断顾客需求,是未来火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。

3、别被少服务、无服务“忽悠”,夯实组织力是品牌的根本

前不久有火锅同行去打卡成都多个头部火锅品牌,她发现,大家的服务都在基准线以上,甚至在巴蜀大将还推出了占卜、采耳、电影等项目。此外,就连大家印象中着重口味的五里关,服务水准也可圈可点。

火锅餐见也发现,此前被称作服务天花板的海底捞,很多服务大家都认为“学不会”,但最近在体验了巴奴毛肚火锅之后,除了没有花活儿,其服务精细化程度堪比教科书。所以此前那句“服务不是巴奴特色”只是一句差异化口号而已,当品牌整体水平都在提升时,服务顺带不提升都难。

年底,火锅老板发来了一份“阵亡”名单……

◎服务是链接顾客与产品的粘合剂

服务背后是品牌组织力的外化。这一点,我们从此前一些大刀阔斧全国开店的品牌中也能略探一二。

比如在全国攻城略地的多个成都品牌,开始把注意力缩减到大成都区域,还尝试烤肉、下饭菜等新赛道。

对此,李小孬认为,市场在增长时向外扩张,市场乏力时收缩管理半径本是正常现象。当下的企业都意识到企业要持久发展,除了运营、供应链、管理等能力要强之外,品牌的组织力尤为重要。这些品牌之所以跨赛道,目的是想从一个快速扩张型的企业,转化成真正能够给顾客带来持续价值的一个品牌,他们在着重打造团队的组织力。

03

重难之下

市场还蕴含哪些小机会?

都说今年火锅老板应该具备一项技能——学会关店。此话有点残酷,但也是事实。

此前开店更多是拼国运、拼人口红利,今后更多是拼趋势、拼机会。

当下的市场,哪些方向更好切入,或聚焦哪些方面生意更稳妥?可以参考“轻、小”2个层面。

一是,注重轻社交,特别是2-3人可以围炉聊天的场景,其次客单价不高,这些品类往往把正餐快餐化,或者是把正餐休闲化。比如夺夺粉、豆米火锅等。当对细分品类、产品,难以把控时,还有一个心法,哪些品类从多人聚会变成了小聚会?从高客单变成性价比?

年底,火锅老板发来了一份“阵亡”名单……

◎用餐方式决定顾客选择

二是,原来细分品牌店做大店,现在细分店要做小店。

成都社区店中人气不低的细分品类——豆花牛肉,人均四五十,两个经典爆品的组合,让年轻人的下饭难有了新解法。

再如,当下日本的一些单一品类餐饮中,小模型寿司店、站立用餐的面馆等,都是经历过市场周期,沉淀下来的产物。

最后

当下,看透事物的本质,顾客的真实需求,才有好好活下去的可能,毕竟一分钟看透本质、看懂顾客需求,跟一辈子弄明白,结果截然不同。

手里难以割舍的牌,可能就是阻碍向上的症结。面对当下的困局,要做细微调整、重新选择,毕竟选择大于努力。

 

本文转载自火锅餐见,作者:大龙